中药和天然药物成国际医药界研究热点
2014/12/9

 

      从大约西元6世纪,中医药开始走出国门,传入朝鲜、日本;17世纪传入欧洲、18世纪中期传入美国,到目前中医已在澳大利亚等8国获得合法地位;全世界有超过20万的针灸医师,掀起全球针灸热,中医药已逐渐在国际舞台站稳脚跟,一展风采。世界卫生组织也曾在报告中指出:中药发展将迎来全球机遇。

  研究显示,中医药在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病毒性疾病、老年性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此外,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中药保健养生,导致中药材的使用量也在逐年上升,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

  目前,药物的不良反应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和慢性肺病之后的人类第五大死亡原因。据统计,全球销售排行前30的药物有效性仅40%--60% ,绝大多数药物约1/3的使用者无法取得满意疗效,总的安全有效率仅约50% 。对此,从中药及天然产物中寻找高效低毒的先导化合物引起了国际医药工作者的关注,生物共进化所赋予天然产物的生物相容性是其本身存在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化学结构能够匹配人体各类靶标的空间需求,目前,有近50%以上的药物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天然产物,已有数百种中药相关成果被国外企业在世界各地申请专利保护。中药和天然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成为国际医药界药物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也有不少关于中药毒副作用的研究报道,有些中药使用不当会引起肝损伤或导致肾毒性等毒副作用。事实上,导致中药毒副作用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少数中药本身固有的毒性、中药品种混淆、药材受污染、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炮制不当或煎煮方法不当、微生物污染等。因而,对于中药的使用,还需采取谨慎的态度,在医生指导下正确合理的使用中药。

  “无论中药还是西药,只要作为药物,都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去评价,验证。是药三分毒,西药也有很多不良反应的案例,中药也并非100%安全。目前要消除人们对中药的误解,使中药成为国际药物,应该在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下,采用科学的研究手段,评价和证实其疗效和安全性,提供客观可信的临床试验数据。”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徐宏喜说道

  随着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中药进行保健和防治疾病,我国中药出口的数量也逐年提高。然而,我国出口中药大多都还是作为制药等原材料,附加值不高。为使中药国际化,前提还是要标准化和科学化,我们的中药企业应该严格执行GAP(中药材种植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GL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等质量规范要求。吸引一流研发人才,组建产学研联盟,加强创新药物的研发,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建立高信誉的企业品牌和企业形象,获得国内外医药界的认可和信任,增加中药现代研究成功案例,如此,中药将能够成为世界药物,成为我们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全世界人民的健康造福。

                                                                                         (文章来源中药材交易网)

  • 029-68886088
  • 029-68889099
  • 029-68629808
  • 029-68886788
2015-2025 版权所有西安昊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市南二环东段东方广场3号楼301     陕ICP备16015421号